“義”與“利”是相對應的一對關系:言義必及利,言利必及義;義需要利的承認和支持,利也需要義的認可與制約。義建立在利的基礎之上又規(guī)范著利,利包融于義的范疇之內又升華著義。盡管古往今來,人們在“義”與“利”的相互關系上,存在著種種爭鳴,但“貴義賤利”、“義以為上、”“先義后利”、“先公利而后私利”等價值觀,卻早已經成為人們廣泛認同與普遍追求的價值核心?!傲x”作為中華法系得以長久運行的一個基本精神與道德支柱,對于促進國家的文化認同、政治民主、經濟公正、社會和諧,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于中聯而言,“義”就是我們企業(yè)的價值觀,就是一種“坦坦蕩蕩的胸懷,正正當當的行為”。具體而言,“坦坦蕩蕩的胸懷”就是要求我們心懷感恩,見賢思齊,時刻忠于企業(yè)、堅持原則,以企業(yè)利益為重;“正正當當的行為”就是要求我們樹立利他意識與公利意識,能夠識大體、顧大局、盡其本位。
趨利避害乃人之本性。中聯要求員工恪守“義”道,并不排斥或否定員工對利益的獲得。我們將始終堅持“義利并舉、以義致利、以義審利、以義制利”的義利統一原則,徹底摒棄“唯利是圖、背信棄義、見利忘義、利令智昏”等違背社會倫理道德與價值觀的丑陋行為,堅決抵制種種不講原則的私利與小義。臨陣脫逃,推卸責任是不義;人在其位,不謀其政是不義;設關布卡,索拿卡要是不義;江湖義氣,網開一面是不義;不顧大局,本位主義是不義;犧牲企業(yè)利益,換取個人私利是不義。特別是企業(yè)的干部與管理人員,掌握的企業(yè)資源越多,獲取利益的平臺也就越大,如果我們貪圖于一己私利或一己小義,就有可能給企業(yè)利益帶來莫大的損害。
中聯弘揚“己欲立立人,己欲達達人”這么一種文化認同與義利觀。我們處在一個共生的環(huán)境之中,人與我之間是一種相互依存與互為條件的社會關系。因此,中聯視“關心、尊重、理解、感恩”為崇高的道德境界,以“安居樂業(yè)、融洽祥和、知書達禮、生機勃勃”的和諧企業(yè)為發(fā)展目標。這就要求我們“以助人為立身之本,以濟世為快樂之源”。只有當中聯的每一名員工,都自覺地樹立“先義后利者榮,先利后義者恥”的思想與觀念,企業(yè)才可能真正營造出“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的和諧之境,我們才可能在立人的同時立己,在達人的同時達已,并在此基礎上成就人生的理想與事業(yè)。
孟子說:“生,吾所欲也,義,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數千年來,在中華大地上曾有無數的志士仁人,為了民族尊嚴與國家利益而不惜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中聯作為一個肩負著“產業(yè)報國之夢想”的企業(yè),政府與社會都給予了甚高的期盼,這是企業(yè)的大榮之所在、大任之所在,更是企業(yè)的大義之所在。因此,我們務必牢固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執(zhí)著于不斷促進企業(yè)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以持續(xù)提高企業(yè)的競爭力與美譽度。
未來將會證明:中聯對“義”的崇尚與弘揚,是中聯事業(yè)無往而不勝的重要精神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