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猝不及防的雪災多少打亂了中聯重科(000157)的部分生產計劃,但這似乎并沒有影響人們對其2008業(yè)績的期望。
在大盤震蕩的低潮期,股民對此板塊的追捧一如既往,也許正如一些證券分析商預測的那樣,雪災后的重建將會拉動對裝載機、汽車起重機、平地機以及推土機等工程機械產品的需求,“隨著雪災后工程施工的恢復,三月份該行業(yè)將迎來銷售高峰。”
“2008年的行業(yè)形勢我認為與2007年差不太多,去年的特點是年初特好,年底狀況一般,而2008年將會有一個比較平均的發(fā)展,從整個市場來看大約與上一年的增幅看平?!弊鳛橹新撝乜贫麻L和首席執(zhí)行官,詹純新也感到肩上擔子的重量,“不過,我覺得今年這一仗將會很難打,所以我們不能僅僅守著家門口的市場,2008年中聯重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推進國際化。”
誘人的“國際化派對”
眼下,中聯重科的國際化航向已變得越來越清晰。
“這是大勢所趨”,詹純新慢條斯理地說,“我預計2010年國內市場將出現產能嚴重過剩的局面。一方面,近幾年來國家基本建設的投資拉動內需,工程機械市場不斷增長,加之股市又很好,所以大部分上市公司融資搞技改,技改規(guī)模相當大,現在這個盤子的擴張還未顯現出技改后整體水平的提高,一旦幾塊短板迅速補齊,磨合好,產能就將迅速上升,而這帶來的結果就是產能大于市場增長?!?/P>
的確,大樹底下好乘涼,行業(yè)景氣的年份里工程機械企業(yè)的日子過得似乎很滋潤,不過詹純新卻一貫地警惕著,“這個市場到2010年是個坎”,他說,“國內市場只有那么大,增長也是有限度的,心態(tài)浮躁、盲目擴張絕對不行?!闭缯布冃滤?,不少工程機械企業(yè)都存在這個問題,比如中聯就有3500畝地工業(yè)園,還有一些廠家產能擴張得更令人驚訝,全國設廠,而國外企業(yè)也已經兵臨城下?!傲硪环矫?,從業(yè)人員也在快速膨脹,目前2萬多人的工廠在工程機械行業(yè)至少有三家,現在市場好完全可以支撐這些,但將來呢?”
對未來競爭格局的憂慮,一位業(yè)界分析人士也深有同感,“對于工程機械行業(yè)潛在的產能過剩問題,市場多元化是緩解這個壓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巨大產能釋放需要在國際化中找到出口。”
詹純新不得不加緊為這場迫在眉睫的“國際化”布道,他說“工程機械企業(yè)如果不走出去,2010年就等著大眼瞪小眼吧。老外打進來,我們就打到他們老家去,將來誰在國際市場上做得好,誰就是老大,只守在中國市場就憋死了。機床、港口機械等很景氣的行業(yè)發(fā)展已經給我們提供了前車之鑒,從企業(yè)競爭力來講,我們與憑借精細化管理成功的跨國企業(yè)相比靠的是市場拉動,這并不是真正的提升?!闭f到這里,不茍言笑的詹純新又擰起了眉頭。
“作為中聯重科,我們會一直往前走,除了中國的市場事業(yè)部不斷加油,我們還成立了單獨的海外市場部,國際化由我親自操刀。中聯的產品出口如果達到40%,就可以在全球有一席之地。”其實,早在2006年中聯重科發(fā)布“核裂變”戰(zhàn)略時便對國際化有了一些數據框定,提出了“用3-5年時間,實現40%的產品以自主品牌銷往海外市場的國際化目標”。
在時間上,詹純新認為,眼下中聯重科走出去正當時,“一個企業(yè)從10歲到了15歲,就像人的成長一樣,真正精彩的應該在成人以后。成年了,要敢于在國際市場上去摔打、考量自己?!?
無論如何,中聯重科已箭在弦上,畢竟這場誘人的“國際化派對”不容錯過。
詹氏“國際化理論”
從某種意義上說,詹純新已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國際化信徒,并對此有著獨到的解讀。
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而一百個人心中可能有上千個“國際化”,這個讓詹純新思索多年的課題似乎永遠沒有定論,正如一位長于國際化運作的經理人所言,“這種經驗無法復制,也沒有固定模式,只能靠企業(yè)自己摸索,然后在實踐中檢驗。畢竟每個國家、不同企業(yè)、不同產品都各有特點。”
其實,在帶著“藍色的夢想”走進十七大會場時,詹純新的“國際化構想”已初具雛形,而眼下,經過了數月的沉淀,這一理論再次豐富。
“我有這樣一個觀點,中國市場與國外市場是無國界的,而在一個無國界的地球上面對的是全球化的競爭;第二點,在并沒有掌握全球化、國際化關鍵一課的時候,全球化帶給參與者收益無國界,損傷更是無國界的?!?/P>
他坦言,很多人都以為全球化蠻簡單,買塊地、建個廠房或者找個代理,其實這是一篇大文章。詹純新眼中的國際化包含兩個要素,“首先我要有五大洲的團隊,像高盛在全球的團隊基本都是本土化的。如果有一天我們開年會的時候,黑、白、黃皮膚一個個方陣都坐滿了,我想中聯國際化的第一步就完成了。其次就是,整合技術資源、市場資源以及人力資源,如果世界資源都能整合的話,世界是你的,你也是世界的?!?/P>
“當我24小時都有事情做的時候,就是真正的國際企業(yè)了?!闭布冃略谡f到自己的憧憬時,難得地露出一絲笑容。
不過,這一構想必然需要系統(tǒng)而龐大的支撐,不然效果將大打折扣。“我們必須好好思考到底要以什么方式走出去,這一課上得好才會走得好。2009年、2010年我們也許會走出一條路子來,因為我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
在詹純新的理論中,自身的條件和能力是必須具備的,它可以劃分為四點,產品質量毫無疑問是最基本的東西,第二個便要有創(chuàng)建世界級品牌的意識,因為品牌等同于特許經營權,中國企業(yè)必須按照國際上通用的慣例去做事;第三則是市場快速反應的能力,“中國市場上摸爬滾打培養(yǎng)出來的為用戶服務的快速反應能力是我們的優(yōu)勢,問題在于如何把它移植到國外?!钡谒膫€是有并購的頭腦,“只買地建廠是不夠的,可以通過收購一些二、三流的品牌,借其分銷渠道和品牌,再加上自己的快速反應能力制勝?!?/P>
“如果說我們缺少什么,那就是時間,如果給我足夠的時間我可以和老外們做得一樣好?!闭布冃卤硎?,自己之所以在國內熱衷于收購企業(yè)挖掘潛力,正是因為企業(yè)的這種積淀是無法替代的?!皣馄髽I(yè)多年來經歷了各方面的積累,而我們一直走得很匆忙,像割麥子一樣,為了搶在前面很多東西都遺漏了,差距正是時間,可是時間又無法給你,所以就必須找其他的途徑,并購就是一條捷徑。而當我們競標買下企業(yè)后,如何管理,誰來管理,這也是對并購頭腦的考驗?!?BR>
英雄所見略同,詹純新對于并購的看法在菲利普?科特勒的觀點中也找到了支持,這位營銷大師認為,對于中國企業(yè)而言,走出去最好的辦法就是收購二、三線企業(yè)。
的確,中國玩家距離世界玩家還有很大距離,自然無法撼動世界頂級企業(yè)的根系,但詹純新不信這個邪,“外國人能夠來收購中國最好的企業(yè)占領市場;而中國企業(yè)同樣可以收購他們。說不定有一天我們真可以把那些一流的企業(yè)買下來,我們要有這個魄力,至少我的思維方式已經在往這邊走了。”
“可以說我們還是有機會的,”詹純新堅信,首先中國的產品在國際上有自己的競爭力;而現在走出去的時機也不錯,“我老和大家講,資源是世界的,世界是傾斜的,它正在向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這些新興國家傾斜,一定要把握住這次機遇?!睂Υ?,他還援引了一段分析,“不少經濟學家分析三次浪潮,我們現在處于2-3次之間,新興市場的發(fā)展日益升溫,高盛有個預估,2030年新興市場產值將占全球一半,而去年這個數字是24%?!?/P>
并購砝碼
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yè)素以并購聞名的中聯重科,堪稱同是并購起家的特雷克斯的“中國版本”。
從購并英國保路捷(中國工程機械首次的海外收購)、兼并湖南機床廠、重組汽車起重機排頭兵浦沅集團到“子母”倒置收購中標實業(yè),一連串圍繞著“突出主業(yè),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并購大戲在中聯重科的成長過程中接連上演。
經歷了數次濃墨重彩的資本運作的中聯重科,迅速完成了產業(yè)結構的調整,今日的成績更是可圈可點,“總體看來,中聯重科的一系列資本運作都是很不錯的??梢哉f目前在中國收購是最合適的,成本很低?!?/P>
1月22日,中聯重科對外公布了2007年度業(yè)績補充預告,報告中稱2007年度,中聯重科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150%~200%,具體數據將在2007年度報告中詳細披露。而據業(yè)界人士分析,這個數據在業(yè)內無人比肩。
日前,有消息稱,中聯重科又盯上了曾被三九集團納入麾下的宜春工程,此外,將70%控股陜西黃河工程,很顯然,這二者均為鏟運機械的重要企業(yè),收購成功后,中聯重科將借此進入土方工程機械制造領域。
詹純新的國內資本推手早已輕車熟路,而目前最棘手的問題是,他正試圖將這一購并智慧移植到全球?!拔艺J為中聯重科在國內已具備了并購頭腦,統(tǒng)一品牌方面也做得不錯,這是中聯重科的財富和經驗?,F在國內有好多家企業(yè)都愿意被中聯收購,證明我們的感召力還是不錯的。但都是人,為什么只能領導中國人,不能領導好外國人呢?”
事實上,詹純新期待的這一天越來越近?!拔覀儾粩嗟卦谌蛩褜?,看哪些在我們的發(fā)展范圍之內,買點進來挺好,畢竟國外管理技術很值得學習;此外也可以將資源形成協(xié)同效益?!倍鴨柤爸幸饽募移髽I(yè)時,中聯重科方面卻表示,“我們是不停的有目標,一直在發(fā)現,但未確定?!?/P>
這樣看來,下一個目標到底是誰,或許只有詹純新知道。
當問及收購的標準時,詹純新說,“首先要看團隊,團隊好、有技術基礎,還要看它的發(fā)展方向。”他打了個比方,談并購就和談對象一樣,要覺得這個人好,看著特別舒服?!氨热琰S工,別人十有八九說它不好,可是我就是越看越好,它有獨特的氣質。當然也要掐掐脈,不能看錯了,不然就輸了?!?BR>
棋局或許簡單或許繁雜,但對于過招的高手而言,敗筆是不允許出現的。詹純新便在心里給自己下了一個軍令狀,“我絕不允許自己在國際化的道路上犯錯誤,不是盲目的走,而是小步快跑,什么時候都能調整自己的重心。”也許是受到了窗外慢慢挪過雪面的行人的啟發(fā),詹純新的回答極其形象。雪后的長沙地面結了一層厚厚的冰,特別滑,如果慢慢的小步走得便比較穩(wěn),而稍大步一不留神就很容易摔倒。
單一品牌下的“多元化”
除了并購智慧,品牌整合也將是助推中聯重科“國際化構想”的引擎之一。
2007年12月3日,中聯重科在廣東珠江口伶仃洋岸宣布,將旗下的“中聯”、“浦沅”、“中標”這些子品牌進行整合,統(tǒng)一為“中聯”品牌。詹純新表示,“統(tǒng)一品牌,以國際化的思維整合國際化的資源,是中聯重科進行全球資源整合的品牌戰(zhàn)略的第一步。”
詹純新坦言,“對于多年培育起來的‘浦沅’、‘中標’等行業(yè)主導品牌,無論是我們還是廣大客戶都有深厚的感情。但我們相信,今日的果敢割舍,正是為了明日更多的收獲??全新的‘中聯’,我們將融合多類別的頂尖技術、先進的管理理念與手段以及遍布全球的營銷、服務保障體系,為全球用戶提供最優(yōu)質的產品與服務,堅守為客戶創(chuàng)造價值的承諾?!?/P>
據介紹,中聯重科多年來獨特的發(fā)展路徑,決定了其多品牌復合式的品牌架構,而這種模式在國內來說資源難以共享,在品牌戰(zhàn)略中分置品牌影響力又容易發(fā)散,而如今終于等到了品牌整合的時機。據中聯重科副總裁郭學紅透露,早在去年7月份,公司就已啟動了品牌統(tǒng)一工作,從2008年1月1日起,“浦沅”、“中標”這兩大產品品牌將逐步淡出市場;至2008年12月,中聯重科品牌統(tǒng)一最終完成。
雖然品牌統(tǒng)一尚在運作之中,但詹純新已經為今后的中聯重科勾畫出了一副更美的藍圖:在未來3至5年內,中聯重科將圍繞工程機械主業(yè)、通過并購、合作等形式,整合行業(yè)資源,形成30至50個專業(yè)化的產業(yè)平臺,進入融資租賃等新業(yè)務領域。而在國際化方面,擬建多個海外分公司、海外維修服務站、尋找海外代理商、參與跨國并購等各種形式,建立全球經營網絡,擴大海外銷售,全面進軍國際市場,銷售規(guī)模保持50%的增長。
至于產品結構的具體規(guī)劃,詹純新仍堅持老本行,“我會將中聯定位于重型裝備制造,未來礦山、冶金、港口機械方面我都會去拓展,雖然面向的客戶群體不同,但是技術制造工藝都有相通之處?!?/P>
細心者不難看出,中聯重科的多元化一直是“同心”的,無論是涉足機床、汽車吊都是圍繞著機械制造行業(yè),而金融租賃同樣為主業(yè)服務的。對此,詹純新表現出了足夠的謹慎,“我認為中聯現在主業(yè)還做的不夠大,當然,今后圍繞著主業(yè)做大也會有相應的金融支持,但金融租賃業(yè)務仍是為主業(yè)服務,至少在最近一個時期是這樣。也有很多人問我為什么不做房地產,我算過一筆賬的,如果我轉做房地產的話,可能未必有現在的主業(yè)利潤率這么豐厚。所以還是專心一點好。”
“從100多億元到200億元是更難的一個門檻,”詹純新早已經感覺到肩頭擔子在加重,特別是聯系到他曾透露的幾年之后的計劃??“將企業(yè)交給年輕人打理,讓年輕人往前站,而自己退后一些,做些戰(zhàn)略思考和公益事業(yè)”,不難料想他這幾年要處理的事務可能更加艱巨,而對此,一位工程機械資深專家一語中的,“如果不能將企業(yè)帶到一個旁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我相信就算他放了手也不放心”。
而醞釀已久的“國際化”是詹純新給自己安排的首要任務,他要用自己思索出來的國際化路徑備戰(zhàn)2010年,將中聯重科推向又一個巔峰。對此,他意味深長地說,“既然說要做到世界工程機械前十強,首先你應是一個世界級的企業(yè),如果老是個中國企業(yè)就無從談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