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yè)動態(tài) » 正文

廣州混凝土植芯片 防范“樓脆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2-09-17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廣州日報
核心提示:廣州混凝土植芯片 防范“樓脆脆”

  混凝土試件中植入芯片后,其生產日期、生產廠家、使用項目和使用部位,是否質量過硬,芯片一掃就一清二楚,建出來的房子不會得“缺鈣病”。在全國建設工程質量監(jiān)管信息化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廣州的這一創(chuàng)新舉措令人眼前一亮。

  植入芯片可防“調包”

  自從廣州禁止現場用袋裝水泥后,工地不允許現場攪拌水泥,而是直接將水泥粉用密閉容器運輸至攪拌站,經過專業(yè)攪拌線、混合一定比例的沙、石等后,合成混凝土,再封閉運往工地使用。有不良施工者為了節(jié)省成本,往往在混凝土的水泥配比上“打主意”,多加便宜的沙、石,少加貴價的水泥,將建設部門現場檢測的混凝土試件“調包”,這樣建出來的房子患了“缺鈣病”,建成后幾年內雖看不出端倪,但時間一長就滿身傷痕。

  近期,廣州市建委組織開發(fā)了“芯片”信息化管理系統。已在龍歸保障房等重點項目中先行先試,在近7000組混凝土試件中植入了20000余塊芯片。這些芯片上標注有該批混凝土的制作時間、地點等信息,可有效杜絕“調包”行為,確?;炷翉姸鹊冗_標。

  新舉措獲住建部官員稱贊

  據悉,廣東有接近4萬個在建項目,報監(jiān)面積達4.7億平方米,專職質監(jiān)人員不到4000人,這相當于1個專職質監(jiān)人員須監(jiān)管10個工地,100萬平方米左右的監(jiān)管面積。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破解難題已是刻不容緩。

  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信息中心主任倪江波稱贊說,廣州應用信息化手段的成功探索,為各地質量監(jiān)督工作提供了具參考價值的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

  混凝土“芯片”到底有多牛?

  記者近日下午在龍歸城保障房施工現場看到,一塊塊混凝土都被貼上了“身份標簽”,標簽上標有該批混凝土的制作時間、地點等信息。

  檢測單位在收件時必須讀取芯片,確認試件身份,在對試件進行壓力實驗的時候,需再次讀取芯片,確保受檢試件的真實性。

  使用的電子芯片都是經過系統平臺統一預注冊、登記,混凝土系統中將同一個攪拌站供應的同一工地,具有同一設計配合比的一個連續(xù)澆筑過程的商品混凝土定義為一個批次,每批混凝土都具有唯一的生產流水號,可有效杜絕“調包”行為。

  據了解,使用該系統后,目前廣州市市管保障房的混凝土強度基本高出設計強度要求的一個等級以上。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yè)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qū)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