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以后,出于對建筑安全的空前關注,近段時間,廣大市民對與建筑結構相關的各種術語都格外留意。但是由于相關專業(yè)知識的缺乏,面對磚混結構、框架結構、框剪結構、低層、多層、高層等一個個名詞,很多讀者都表示有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為了幫助大家掌握建筑結構的相關知識,記者請教了專業(yè)人士,對這些專用名詞進行一次集中解讀。
【低層住宅】
根據(jù)《民用建筑設計通則》,這是指1至3層高的住宅。主要指(一戶)獨立式住宅、(二戶)聯(lián)立式住宅和(多戶)聯(lián)排式住宅。與多層和高層住宅相比,低層住宅更具與自然的親和性。雖然其為居民所喜愛,但受到土地價格與利用效率、市政及配套設施、規(guī)模位置等客觀條件的制約,在供應總量上有限。
【多層住宅】
根據(jù)《民用建筑設計通則》,這是指4至6層高的住宅。是借助公共樓梯解決垂直交通,其用地較低層住宅節(jié)省,性能價格比高,公共空間與氛圍較好,公攤面積少,物業(yè)費較低,是廣泛建造的一種住宅類型。
【小高層住宅】
又稱中高層住宅,根據(jù)《民用建筑設計通則》,主要是指7至9層高的集合住宅,兼顧了多層與高層住宅的特征。從尺度上說具有多層住宅同樣的氛圍,而又是較低的高層住宅,故稱為小高層。由于設置了電梯,舒適性較好。
【高層住宅】
根據(jù)《民用建筑設計通則》,一般指總高10層以上的住宅。它在反映城市建設經(jīng)濟原則的同時,也滿足了居民在城市中心區(qū)居住的便利性和城市生活豐富性的需求。其土地利用率高,有較大的室外公共空間和設施,眺望性好,建在城區(qū)且具有良好的生活便利性等。
【超高層】
建筑物高度超過100米時,不論住宅或公共建筑均為超高層。超高層多在30層以上,隨著建筑高度的不斷增加,其設計的方法理念和施工工藝較普通高層住宅有很大變化。如電梯的數(shù)量、消防設施、通風排煙設備和人員安全疏散設施會更加復雜,同時其結構本身的抗震和荷載也會大大加強。
【磚混結構】
磚混結構住宅中的“磚”,指的是一種統(tǒng)一尺寸的建筑材料。也有其他尺寸的異型黏土磚,如空心磚等。“混”指的是由鋼筋、水泥、砂石、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鋼筋混凝土配件,包括樓板、過梁、樓梯、陽臺、挑檐,這些配件與磚做的承重墻相結合,可以稱為磚混結構式住宅。建筑中豎向承重結構的墻、柱等采用磚或砌塊砌筑,柱、梁、樓板、屋面板等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由于抗震的要求,磚混住宅一般在五六層以下。
【框架結構】
框架是由橫梁和立柱構成,框架結構體系則指承重結構全部由橫梁和立柱組成的多(高)層房屋結構體系,在住宅中由于立柱大小對平面布置的影響一般以多層或中高層為主,框架結構水平剛度小,多層框架結構與混合結構相比整體性較好,可減少不均勻沉降引起的裂縫;而且可設置較大開間,套內基本無承重墻,平面布置靈活,可采用保溫隔熱、隔音效果較好的新型墻體材料,提高室內舒適性。
【剪力墻結構】
指的是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它是由鋼筋混凝土墻作為承受豎向力和風與地震等水平力構件的結構體系,因此也稱為抗震墻結構。其側向剛度大,抗震性能好,而且由于混凝土墻體抗裂,抗摻性能好,且節(jié)點都為現(xiàn)澆,容易達到“無滲透”工程的標準。
【鋼結構】
鋼結構的重量輕,比相同規(guī)模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受震力??;強度比混凝土高,達到同樣的抗震承載能力,構件截面尺寸比鋼筋混凝土?。讳摻Y構的變形能力大,可以承受比鋼筋混凝土結構更大的變形而不至于垮塌破壞;鋼結構的施工速度快,但鋼結構的造價比鋼筋混凝土結構高。
【伸縮縫】
為減輕材料脹縮變形對建筑物的影響而在建筑物中預先設置的間隙。
【沉降縫】
為減輕地基不均勻變形對建筑物的影響而在建筑物中預先設置的間隙。(賀崢整理)
【隔震墊】
據(jù)報道,剛完成規(guī)劃設計的遵道鎮(zhèn)醫(yī)院和學校都將加裝隔震墊。在建筑結構與基礎之間設置隔震墊(隔震支座),并預留變形空間。絕大部分地震能量由隔震墊吸收,使建筑結構本身受到的地震作用很小,不但結構不破壞,隔墻和室內設施也不會損壞,建筑的使用功能即使在地震發(fā)生時也不受任何影響。隔震墊主要由鋼板、橡膠和鉛芯組成,鋼板承受建筑的重量,橡膠有大的水平變形能力,鉛芯提供阻尼,避免大震時隔震墊出現(xiàn)過大的變形。
■鋼筋連接這樣才安全
無論用什么連接方法,鋼筋的連接處都是最脆弱的地方。所以在連接鋼筋的時候就必須將鋼筋的連接點交錯開。豎向結構(柱)中的縱向受力鋼筋接頭為機械式連接,同一連接區(qū)段中,進行接頭的鋼筋數(shù)不宜大于總鋼筋數(shù)的一半,避免地震中柱在鋼筋接頭處集中損壞。
【防震縫】
現(xiàn)在很多的高層建筑都帶有裙樓,這種樓屬于體型復雜、平立面特別不規(guī)則建筑結構。規(guī)則的平面永遠比不規(guī)則的要牢固,所以實際建筑中就會按需要在適當部位設置防震縫,將建筑分割成多個規(guī)則的結構,每個結構都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抗震縫】
縫兩側結構完全分開,中間間隙距離保證在地震作用下兩側結構不發(fā)生碰撞。裝修后可完全隱藏抗震縫,對建筑功能影響較小。
■鋼結構辦公樓
抗震是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的主要內容之一。通過合理選擇建筑體型、結構材料、結構體系、基礎形式,合理布置消能減震器,設置多道抗震防線,可以保障高層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
【消能墻】
消能墻是消能器的一種,由內鋼板、外鋼板和之間的阻尼材料組成。地震時,內外鋼板之間發(fā)生相對運動,使鋼板之間的阻尼材料耗散地震能量,達到消能減震的目的。
【柔性外掛幕墻】
與主體結構采用剛性連接的外掛幕墻在地震作用下容易由于主體結構的變形發(fā)生破壞甚至脫落,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柔性連接的幕墻在地震作用下隨主體結構一起變形,有效避免幕墻破壞和脫落。
【斜撐】
在高層建筑的外立面設置跨越數(shù)層的斜撐,形成空間桁架,可以有效增大結構的剛度和增大結構的抗震能力。通過斜撐,地震水平力變成柱的軸向力傳給基礎、地基。斜撐設置在建筑的外圍四周,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結構材料,是高效經(jīng)濟的抗震結構構件。
【地下室抗震墻】
高層建筑一般應設置地下室,增大結構抗傾覆的能力。地下室的四周設置抗震墻,可以使地下室的剛度大于地面層結構的剛度。
【樁基】
高層建筑的體量巨大,地震作用下在基礎處產生的傾覆力矩非常大。如果地基土質較差,采用樁基可以減少震害。
【低層住宅】
根據(jù)《民用建筑設計通則》,這是指1至3層高的住宅。主要指(一戶)獨立式住宅、(二戶)聯(lián)立式住宅和(多戶)聯(lián)排式住宅。與多層和高層住宅相比,低層住宅更具與自然的親和性。雖然其為居民所喜愛,但受到土地價格與利用效率、市政及配套設施、規(guī)模位置等客觀條件的制約,在供應總量上有限。
【多層住宅】
根據(jù)《民用建筑設計通則》,這是指4至6層高的住宅。是借助公共樓梯解決垂直交通,其用地較低層住宅節(jié)省,性能價格比高,公共空間與氛圍較好,公攤面積少,物業(yè)費較低,是廣泛建造的一種住宅類型。
【小高層住宅】
又稱中高層住宅,根據(jù)《民用建筑設計通則》,主要是指7至9層高的集合住宅,兼顧了多層與高層住宅的特征。從尺度上說具有多層住宅同樣的氛圍,而又是較低的高層住宅,故稱為小高層。由于設置了電梯,舒適性較好。
【高層住宅】
根據(jù)《民用建筑設計通則》,一般指總高10層以上的住宅。它在反映城市建設經(jīng)濟原則的同時,也滿足了居民在城市中心區(qū)居住的便利性和城市生活豐富性的需求。其土地利用率高,有較大的室外公共空間和設施,眺望性好,建在城區(qū)且具有良好的生活便利性等。
【超高層】
建筑物高度超過100米時,不論住宅或公共建筑均為超高層。超高層多在30層以上,隨著建筑高度的不斷增加,其設計的方法理念和施工工藝較普通高層住宅有很大變化。如電梯的數(shù)量、消防設施、通風排煙設備和人員安全疏散設施會更加復雜,同時其結構本身的抗震和荷載也會大大加強。
【磚混結構】
磚混結構住宅中的“磚”,指的是一種統(tǒng)一尺寸的建筑材料。也有其他尺寸的異型黏土磚,如空心磚等。“混”指的是由鋼筋、水泥、砂石、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鋼筋混凝土配件,包括樓板、過梁、樓梯、陽臺、挑檐,這些配件與磚做的承重墻相結合,可以稱為磚混結構式住宅。建筑中豎向承重結構的墻、柱等采用磚或砌塊砌筑,柱、梁、樓板、屋面板等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由于抗震的要求,磚混住宅一般在五六層以下。
【框架結構】
框架是由橫梁和立柱構成,框架結構體系則指承重結構全部由橫梁和立柱組成的多(高)層房屋結構體系,在住宅中由于立柱大小對平面布置的影響一般以多層或中高層為主,框架結構水平剛度小,多層框架結構與混合結構相比整體性較好,可減少不均勻沉降引起的裂縫;而且可設置較大開間,套內基本無承重墻,平面布置靈活,可采用保溫隔熱、隔音效果較好的新型墻體材料,提高室內舒適性。
【剪力墻結構】
指的是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它是由鋼筋混凝土墻作為承受豎向力和風與地震等水平力構件的結構體系,因此也稱為抗震墻結構。其側向剛度大,抗震性能好,而且由于混凝土墻體抗裂,抗摻性能好,且節(jié)點都為現(xiàn)澆,容易達到“無滲透”工程的標準。
【鋼結構】
鋼結構的重量輕,比相同規(guī)模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受震力??;強度比混凝土高,達到同樣的抗震承載能力,構件截面尺寸比鋼筋混凝土?。讳摻Y構的變形能力大,可以承受比鋼筋混凝土結構更大的變形而不至于垮塌破壞;鋼結構的施工速度快,但鋼結構的造價比鋼筋混凝土結構高。
【伸縮縫】
為減輕材料脹縮變形對建筑物的影響而在建筑物中預先設置的間隙。
【沉降縫】
為減輕地基不均勻變形對建筑物的影響而在建筑物中預先設置的間隙。(賀崢整理)
【隔震墊】
據(jù)報道,剛完成規(guī)劃設計的遵道鎮(zhèn)醫(yī)院和學校都將加裝隔震墊。在建筑結構與基礎之間設置隔震墊(隔震支座),并預留變形空間。絕大部分地震能量由隔震墊吸收,使建筑結構本身受到的地震作用很小,不但結構不破壞,隔墻和室內設施也不會損壞,建筑的使用功能即使在地震發(fā)生時也不受任何影響。隔震墊主要由鋼板、橡膠和鉛芯組成,鋼板承受建筑的重量,橡膠有大的水平變形能力,鉛芯提供阻尼,避免大震時隔震墊出現(xiàn)過大的變形。
■鋼筋連接這樣才安全
無論用什么連接方法,鋼筋的連接處都是最脆弱的地方。所以在連接鋼筋的時候就必須將鋼筋的連接點交錯開。豎向結構(柱)中的縱向受力鋼筋接頭為機械式連接,同一連接區(qū)段中,進行接頭的鋼筋數(shù)不宜大于總鋼筋數(shù)的一半,避免地震中柱在鋼筋接頭處集中損壞。
【防震縫】
現(xiàn)在很多的高層建筑都帶有裙樓,這種樓屬于體型復雜、平立面特別不規(guī)則建筑結構。規(guī)則的平面永遠比不規(guī)則的要牢固,所以實際建筑中就會按需要在適當部位設置防震縫,將建筑分割成多個規(guī)則的結構,每個結構都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抗震縫】
縫兩側結構完全分開,中間間隙距離保證在地震作用下兩側結構不發(fā)生碰撞。裝修后可完全隱藏抗震縫,對建筑功能影響較小。
■鋼結構辦公樓
抗震是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的主要內容之一。通過合理選擇建筑體型、結構材料、結構體系、基礎形式,合理布置消能減震器,設置多道抗震防線,可以保障高層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
【消能墻】
消能墻是消能器的一種,由內鋼板、外鋼板和之間的阻尼材料組成。地震時,內外鋼板之間發(fā)生相對運動,使鋼板之間的阻尼材料耗散地震能量,達到消能減震的目的。
【柔性外掛幕墻】
與主體結構采用剛性連接的外掛幕墻在地震作用下容易由于主體結構的變形發(fā)生破壞甚至脫落,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柔性連接的幕墻在地震作用下隨主體結構一起變形,有效避免幕墻破壞和脫落。
【斜撐】
在高層建筑的外立面設置跨越數(shù)層的斜撐,形成空間桁架,可以有效增大結構的剛度和增大結構的抗震能力。通過斜撐,地震水平力變成柱的軸向力傳給基礎、地基。斜撐設置在建筑的外圍四周,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結構材料,是高效經(jīng)濟的抗震結構構件。
【地下室抗震墻】
高層建筑一般應設置地下室,增大結構抗傾覆的能力。地下室的四周設置抗震墻,可以使地下室的剛度大于地面層結構的剛度。
【樁基】
高層建筑的體量巨大,地震作用下在基礎處產生的傾覆力矩非常大。如果地基土質較差,采用樁基可以減少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