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yè)動態(tài) » 正文

《高性能水泥制備和應用的基礎研究》課題通過驗收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6-11-06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轉自中國建材報  作者:趙平
核心提示:《高性能水泥制備和應用的基礎研究》課題通過驗收
      作為973項目子課題,其研究成果對提高水泥性能、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有指導作用

  日前在北京召開的課題驗收會議上,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主持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規(guī)劃(973)項目《高性能水泥制備和應用的基礎研究》下屬6個課題全部順利通過驗收。

  經過5年的辛勤努力,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規(guī)劃(973)項目《高性能水泥制備和應用的基礎研究》下屬6個課題已經全部完成了研究任務。按照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規(guī)劃項目(973)”計劃項目管理辦法和結題驗收工作辦法的要求,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作為項目依托單位,會同項目首席科學家陳益民和許仲梓教授對課題實施情況進行了全面總結與評估。

  課題驗收專家組在全面聽取各課題負責人及學術骨干匯報和審議課題總結報告的基礎上,對各課題計劃任務完成情況、研究成果的水平及創(chuàng)新性、課題對項目總體目標的貢獻、研究隊伍創(chuàng)新能力、人才培養(yǎng)情況,以及數(shù)據(jù)共享與數(shù)據(jù)匯交、技術資料歸檔和經費使用情況等作出評價。

  專家組認為,各個課題圍繞項目的兩個關鍵科學問題和各課題任務書制定的研究目標開展了大量研究。課題之間研究內容聯(lián)系比較緊密,取得的成果相互支持,尤其是中期檢查以來,各課題調整了部分研究內容和目標,完成了預定的任務,在高膠凝性水泥熟料礦物體系的研究和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的環(huán)境行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進展,內容完成比較好,對完成項目指標的貢獻較大。

  水泥是最大宗的人造材料,我國水泥年產量已經超過10億噸,利用基礎研究成果來指導水泥工業(yè)的技術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專家組一致認為,項目所屬各課題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的進展,在提高水泥性能、降低水泥生產和使用過程中資源和能源消耗方面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其中,提高水泥熟料的膠凝性和提高廢渣在水泥中的用量是提高水泥性能和降低資源、能源消耗的關鍵所在。采用提高熟料中阿利特含量和調整阿利特的結構有助于提高熟料膠凝性,活化廢渣,使之成為性能調節(jié)型的輔助膠凝組分,有助于提高廢渣用量,建立多因素作用下水泥基材料的環(huán)境行為對于高性能水泥的制備有指導意義。各個課題的研究在這些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對于高性能水泥的制備和應用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同時,專家組也指出,無論是熟料、水泥,還是水化產物都是十分復雜的體系,各個課題的研究均顯示出很大的研究難度,因此不可能僅僅通過一個項目的研究就解決高性能水泥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所存在的所有重大關鍵問題。各個課題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為從根本上解決水泥和混凝土的這些問題展現(xiàn)出了良好的開端,但仍然有很多問題處于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階段。例如,在高膠凝性水泥熟料燒成機理與動力學過程、與工業(yè)化生產相關聯(lián)的理論基礎及關鍵技術、構成高耐久性的水泥組成及其機理、與工程相聯(lián)系的環(huán)境行為等方面開展進一步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專家組建議,有關部門應高度關注水泥和水泥基材料的基礎研究對于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并給予進一步的支持,使我國水泥和水泥基材料的研究水平和材料性能都能上一個臺階,達到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提高建筑物使用年限、降低環(huán)境負荷的目的,為實現(xiàn)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出重要貢獻。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yè)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qū)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