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wǎng)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yè)動態(tài) » 正文

外資并購縱橫談:爭搶外資是誰的悲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6-09-18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wǎng)轉自中國證券報  作者:中國混凝土網(wǎng)
核心提示:外資并購縱橫談:爭搶外資是誰的悲哀
      在我國,外資并購已經(jīng)到了這樣一個臨界點:大家都意識到了外資并購的潛在威脅,而一旦自己成為外資并購中的一個角色,多數(shù)人仍會不遺余力地推動外資并購?!把浴迸c“行”的割裂,折射出國內企業(yè)、國內資本以及地方政府的悲哀。 

      前一段鬧得沸沸揚揚的蘇泊爾并購案中,有一個被許多市場人士忽略的細節(jié):最賣力反對此項并購的愛仕達,也曾是SEB意圖并購的對象;只是由于蘇泊爾橫刀奪愛,愛仕達與SEB的“姻緣”才功敗垂成。在了解了這個背景后,我們可以作出這樣一個假設:如果SEB最終并購的是愛仕達,那么蘇泊爾也很可能成為該項并購最堅決的反對者。 

     為了與外資聯(lián)手而“爭風吃醋”,不能不說是我國很多企業(yè)的悲哀。事實的真相很可能就像愛仕達以及行業(yè)內其他反對者所指出的,SEB在“做鍋”方面并沒有多少新技術可以帶給中國企業(yè)。愛仕達們真正擔心的是,一旦實力雄厚的外資與自己的競爭對手聯(lián)手,那么自己的生存將面臨非?,F(xiàn)實的威脅。對于他們來說,外資并購并不那么壞,只有那些與自己無緣的外資并購才是壞的。 

      失利者忿忿不平,“成功”者也殊無喜悅可言。在這場“搶親”戲中勝出的蘇泊爾,也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愛仕達與蘇泊爾同樣長期給SEB做“貼牌”生產(chǎn),而愛仕達與SEB的并購談判在先。要想“后發(fā)制人”,蘇泊爾唯有給SEB提供更優(yōu)厚的條件,作出更大的讓步。SEB坐收漁利、左右逢源,它才是唯一的贏家。 

      在以我國國有企業(yè)為對象的并購活動中,提出與外資同等、甚至更優(yōu)厚條件的我國民營資本,往往輸給外資,不能不說是內資(尤其是國內民營資本)的悲哀。在凱雷并購徐工案中,民營的三一重工在表示反對的同時,提出己方愿以更多資金、更迅捷的付款方式并購徐工。但徐工方面以及當?shù)卣姆磻忌鯙槔涞.斎恢肛焺P雷是“無市場、無網(wǎng)絡、無技術”的“三無”投資公司時,最賣力的辯護者不是凱雷自己,而是它打算并購的徐工。    

      扮演“賈母”角色,堅持接納“洋女婿”而拒絕“土財主”的地方政府,臉上卻看不到多少笑意。對地方政府來說,推動外資來并購國有企業(yè)的好處有三:其一,引進外資可以作為地方官員的政績;其二,并購完成后,相關企業(yè)擺脫中央企業(yè)身份,與地方政府的經(jīng)濟關聯(lián)度增強;其三,并購后企業(yè)的財稅收益將實現(xiàn)中央與地方的重新分配,地方政府比重增大。但是地方政府為此而付出的代價更大:首先,一旦被指責“賤賣國有資產(chǎn)”,其政績將大打折扣;其次,雖然企業(yè)與地方政府的關系更加密切,但外資控股的企業(yè)不會如預想的那樣“聽話”;最后,從財稅收益中多分一杯羹的愿望被證明將在現(xiàn)實中落空———統(tǒng)計顯示,2004年中國納稅500強企業(yè)中的外資企業(yè),和2003年相比增長為零,60%的在華外商直接投資企業(yè)干脆自稱虧損。 

      幾重悲哀下的外資并購,就這樣在不尷不尬中靠著慣性滑行。現(xiàn)在,該是結束這尷尬的時候了。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yè)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2006-2016 混凝土網(wǎng)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qū)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wǎng)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