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昌文54歲
江蘇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院長
現任江蘇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兼首席科學家。是我國土木工程材料研究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學科帶頭人,目前還是東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在世界第一大壩——三峽大壩三期工程,他用他的科研成果促進并實現了600萬立方米大體積混凝土至今未開裂,創(chuàng)造了世界建壩史上的奇跡??姴慕淌?0多年來潛心研究混凝土材料,為我國一個又一個“世界級”的工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多年潛心研究,他讓混凝土“不開裂”
作為文革后首批大學生,從1978年進入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土木工程系開始,繆昌文便與建筑材料結下了不解之緣,“有些老房子很快就壞了,一個原因是建筑材料的壽命太短,因此我們的研究著重于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延長材料的使用壽命,由此延長建筑物的壽命;二是實現建筑材料的多功能;三是實現建筑材料的節(jié)能環(huán)保、可持續(xù)發(fā)展,”繆昌文介紹說。其中他最熟悉,打了20多年交道的便是看似尋常但并不簡單的混凝土?;炷潦巧w房子、建工程少不了的建筑材料,它最大的通病是容易開裂,平常老百姓買了新房,驗房時最在意的也是墻體及樓板的開裂,而重大工程,混凝土開裂更是影響工程質量的“殺手”。
繆昌文研究發(fā)現,混凝土開裂的原因很多,從此,他開始了“馴服”混凝土的艱難歷程。
從三峽大壩到蘇通大橋,為世界級工程解難題
繆昌文趕上了中國基礎設施建設大發(fā)展的好時機,一個個“世界級”工程中,總能看到他的身影。2004年,繆昌文參與了三峽大壩三期工程的建設。“混凝土的主要膠凝材料是水泥,遇水會產生水泥水化熱,水化放出的熱量越高,降溫幅度越大,越容易開裂。因此在三峽三期工程,我們主要通過我們發(fā)明的高性能外加劑,控制水泥水化歷程和階段水化熱量,提高大體積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最終依托我們的技術,依靠業(yè)主、設計、施工、監(jiān)理等單位的共同努力,實現了從2006年完工至今,600萬立方米大體積混凝土未發(fā)現裂縫,被稱為世界建壩史上的奇跡?!笨姴恼f。
除了三峽三期工程外,繆昌文參與的“世界級”工程、創(chuàng)造的“第一”還有很多。在世界最大斜拉橋蘇通大橋,他將混凝土一次性泵壓到306米高空,并解決了268米超長T型箱梁預應力張拉前不開裂,以及4萬多立方米大體積承臺無裂縫等高端技術難題。在世界最長高鐵京滬高鐵,他帶領他的科研團隊幫助解決了砂漿填料技術難題,使高鐵列車開起來更順暢。
多年來,繆昌文參與了多領域的數百個工程,比如南京人熟悉的九華山隧道、玄武湖隧道、大勝關大橋、地鐵工程,江蘇的潤揚大橋、泰州大橋等等。
“逼”出來的高科技,他代表了國際領先水平
繆昌文所參與的工程遍布大江南北,他也根據各地不同的氣候、環(huán)境條件,不斷實現材料的創(chuàng)新?!氨热缭谖鞅钡貐^(qū),天干風大,混凝土失水太快,一邊澆一邊就開裂了。我們先是邊澆筑邊用塑料薄膜覆蓋,但效果并不好,后來我們發(fā)明了一種材料,邊澆邊噴,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了肉眼看不到的分子膜,保水率可達到40%-75%,解決了長期困擾西部工程建設中表面易失水開裂的難題。”繆昌文說。
由于科技上的不斷創(chuàng)新,這幾年繆昌文在競標工程時,明顯感受到了科技領先的優(yōu)勢?!拔覈慕ㄖ浆F在已經是世界級的,所以碰到的難題也是世界級的,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逼’得我們必須實現學術水平的世界級,也因此提高了國際上的學術地位。”繆昌文告訴記者,“以前我們在國內接工程,宣傳的優(yōu)勢是我們的技術可以替代國外產品,節(jié)省外匯,現在我們的優(yōu)勢是技術上的優(yōu)勢,產品性能上的優(yōu)勢。”如今,繆昌文已躋身國際材料與結構試驗研究聯合會(RILEM)管理與決策委員會,擔任了多個國際學術組織的重要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