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yè)情況 » 正文

“人文三一”系列報道——80后的那些記憶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1-05-04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宗林
核心提示:“人文三一”系列報道——80后的那些記憶

  一邊是80后企業(yè)在發(fā)展,一邊是80后的我們在成長。

  回頭看看那些走過的路,那一年,他誕生了,我們在哪里?那一年他涉足資本市場,我們在哪里?那一年,他亮相世界舞臺,我們又在哪里,在忙著什么?

  也許我們的生命中,原本并沒有交集,只是按照自己的軌跡前進,做著屬于各自彩色的夢,經歷著各自的生命中那些人和事,感受著那些單純的美好。然而某一天,某種機緣,讓我們相識并碰撞出火花。于是,我們成為了彼此的一部分,參與了彼此的夢想。

  我們開始回憶,是因為開始加倍懂得珍惜。在記憶中去找尋自己的過去,看隨著時間的流逝,那顆赤子之心是否還在,看曾經的堅持是否依舊,看心中的理想是否一步步實現。我們從回憶中獲得啟示、獲得繼續(xù)前進的力量,也在向往與自信中面對自己的未來。而站在過去與未來之間的現在,更加值得我們好好把握。

                    三一的年輪

  1989年
 
  1989年,我在湖南婁底漣源的一個小村子里出生。剛出生的時候,我的名字叫源茅塘焊接材料廠,用借來的6萬塊錢,我安了家落了戶。身份證上“民營企業(yè)”的成分,讓我備受眾人關注。除了創(chuàng)業(yè)者的期待和歡喜,我也看到了旁人的疑惑。

  在那個年代,我是一個新的經濟個體,很多人并不理解我。但我并沒有退縮,因為改革的春風漸進,我聽到在新思潮的影響下,建設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于是,我倔強并堅定地相信,一定會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因為夢想和勇氣,后來我取了一個新的名字——三一,寓意 “創(chuàng)建一流企業(yè)、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貢獻。”從此,我便有了奮斗的方向。

  1994年

  這一年,我5歲。我們的第一個產品——105銅基焊料受到了市場的認可。度過了最艱苦日子,家底也日漸豐厚,達到一億多元。

  為了有一個更加美好的前程,我們舉家從偏遠的道童村搬遷至交通更加便利、資源更加豐富的中心城市長沙,并選擇了一個更具挑戰(zhàn)和潛力的發(fā)展領域——“裝備制造業(yè)”。也就是在這一年,中國第一臺大排量、高壓力混凝土輸送泵從我們手中誕生,打破了國外企業(yè)對混凝土泵送技術的長期壟斷。

  2000年

  11歲的我茁壯成長,并開始在國內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中斬露頭角。2001年7月,我們先后有上百臺套高原型產品進入青藏鐵路施工;2003年9月5日零點,我們的三級配砼泵在三峽工地,成功試打。從籍籍無名開始贏得社會的關注。


                  8歲那年的亞運足球夢

                  1989年張彤迷上足球

  梁穩(wěn)根先生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我大概八九歲的光景。這個年齡的記憶大多比較模糊,而我卻清晰地記得,有一年過生日,爸爸送給我一個足球,從此小小的我就瘋狂地迷戀上了這項“男人的運動”。接觸足球不久,我便進入了天津市東河區(qū)業(yè)余體校學習踢足球,每天放學后都跟小伙伴們在體校的操場上瘋狂追逐、爭搶。

  眾所周知,1990年北京亞運會是我國第一次承辦的大型國際賽事,從1989年開始,北京、天津甚至河北的人民都在為亞運會做著各項準備,那態(tài)度絕不亞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8歲那年,也就是1989年夏天,教練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明年在北京舉行的亞運會有一個義演節(jié)目是少年顛球,要從我們天津市挑一批小朋友去參加!”我們聽了頓時歡呼雀躍,可以去北京表演,多好??!于是大家卯足了勁練習顛球——教練給每個人在地上畫個小圈兒,只許在圈兒里顛,球不能落地,顛的次數越多越好。經過一個多月的歷練,我被推薦到天津市參加最終選拔,但事與愿違,我被淘汰了……那天我大哭了一場,不僅是因為這一個多月的辛苦練習付諸東流,更因為我不能為北京亞運出一份力了。但我并沒有因此放棄足球,沒過幾天,我又一如既往、快快樂樂地出現在球場上了。

  現在想來,我非常感謝兒時那一段足球訓練的經歷,它讓我這個生活在溫室里的孩子學會了堅強——壓腿、拉伸甚至受傷時的疼痛,面對挫折、淘汰、失敗時的堅韌——這些都讓我變得比同齡人更加強大。

  8歲那年還有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那就是搬家。之前,我們家與另外一家人合住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一家三口擠在一間僅有13平米的小房間。那年,身為教師的父母分到了一間獨立的大房,搬過去以后,我興奮得一整晚都沒睡著。許多年過去,如今,我自己買了套一百多平米的房子,但拿到鑰匙那一刻的興奮勁卻遠遠不如8歲時的那次搬家。

  父親常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我們家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币郧敖處煹牡匚徊⒉桓?,我們一家人生活得挺艱苦的。從1989、1990年開始,隨著國家對教育越來越重視,父母的待遇慢慢變好,我們家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升,直至現在也非常幸福。(張 彤)

                     饞嘴的童年

                1994年文陽吃遍了大山里的鮮果

  1994年,我還是個懵懂孩童,住在大山深處的一個小村莊里。不知道為什么,村里的人都趕在一處生小孩,所以村里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大約有20來個。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大山源源不斷地為我們提供了各種美食。

  春天,大地回暖,各種野果漫山遍野都在向我們招手,其中又以三月泡和茶耳朵最誘惑我們。三月泡,學名樹莓,是一種大約半人高的落葉灌木,一到春天,紅彤彤的三月泡如一個個小燈籠掛在枝頭,里面的汁水撐得果實通亮通亮的,把我們饞得不行,一發(fā)現就撲上去,即使被刺扎疼了手,也樂此不疲。三月泡吃起來甜絲絲、水津津的,可以說是小時候吃過最好吃的東西。與三月泡同時出現的,還有一種爬地生長的蛇泡,與三月泡很像,只不過顏色是紫紅的,也沒有三月泡那么通亮。傳說這是給蛇吃的,小孩吃了會中毒,所以我每次看到它,都有一種敬畏之情。后來才知道原來它學名叫樹莓,有微毒,是一味中藥,還有抗癌功能呢。

  茶耳朵是油茶樹上一種變異的新葉,肉厚而味甜,松脆爽口。每年春夏之交,茶耳朵成熟,這時候簡直成了我們的狂歡節(jié)。我們一群一群泡在山上,像偵探一樣四處搜尋,像猴子一樣敏捷地攀爬,這時我們像淘金者一樣,眼里只看得到茶耳朵,哪怕明知摘那個邊遠的茶耳朵會掉下樹,也義無反顧。樹林里到處都是我們激動的聲音:“我發(fā)現了一個!”摘下來就往口里送,如果摘到了又大又白又厚的極品,還會把它拿到小伙伴面前展示一番,才一口吃下去,脆甜脆甜的。往往半天下來,肚子就撐得滾圓滾圓。被我們掃蕩了幾輪后,周圍的茶耳朵很快就沒有了,有些膽大的男孩子邊吃邊走,一路穿山越嶺,到好幾里外的深山里去摘茶耳朵。不但吃得飽飽的,還把戰(zhàn)利品帶回來,都是又肥又厚的極品,饞得我們直流口水。
 
  春天里還有另外一種食物,它是媽媽的最愛,但采摘它的任務大都落在小孩頭上,那就是小筍。每到梅雨季節(jié),小筍瘋長,這時,我們就挎上一個小籃子,鉆入濕漉漉的竹叢中,不一會兒就拔了一籃子。拿回去,媽媽用開水汆燙一下,拌上肉和辣椒一炒,立即成了一道美味的竹筍炒肉。當然我們小時候都吃過媽媽做的另一道“竹筍炒肉”,哈哈。

  秋天,金黃的季節(jié)。村口的山棗熟了,地里的紅薯熟了,山上的板栗也熟了,我們開始了新一輪的饕餮大餐。

  村口的山棗樹就像個老爺爺,樹干粗大,樹蔭濃密。大人們喜歡在這里乘涼,小孩時常圍著樹轉悠,撿拾樹上落下來的山棗。成熟的山棗金黃皮,肉白,有一個很大的核,吃起來甜中帶酸。有時候,大人也來湊熱鬧,從家里拿一根長竹竿,為我們打酸棗,這時我們一窩蜂守在樹下,埋頭只顧撿,山棗咚咚地敲在我們頭上、背上,也沒人喊疼。一會兒,大家兜里、嘴里都鼓囊囊的,山棗多的時候,我們咬幾口就吐出來,往往還有大量的肉咬不下來。山棗少的時候,含在口里能含好久,最后吐出來的是一個干凈的、灰白的核。

  紅薯也是小時候不可多得的美食。放牛的時候,任牛在山坡上吃草,我們則各自分工,有的去撿干牛糞,搭一個灶臺,有的就近去紅薯地里偷幾顆紅薯,接著點上火,把紅薯煨在火堆里,到傍晚放?;厝サ臅r候,香噴噴的烤紅薯就可以吃了。

  ……

  快樂的時光總是很短暫。后來,我來到城里,吃到了小時候沒有吃過的許多水果。城里的超市有任何你想要的東西,各種水果早已齊整整地擺在柜臺上,伸手即拿,付錢后就可以吃,不需要去尋找,不會有被刺扎到的危險。只是,當年采摘野果時收獲的驚喜和探險一般的樂趣也已不存在了。(文 陽)  

                    柔弱的堅強

  2000年宗林用一個學期完成了從壞孩子到優(yōu)等生的蛻變。
 
  從小,我就不喜歡學習。在那個父母和老師以學習成績衡量一切的年代,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差生,一個不可救藥的壞孩子。
  
  那個時候,13歲的我懵懂而無知,因為寄宿在學校,終于逃脫了父母的嘮叨,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喜歡課堂上把《萌芽》塞在課桌抽屜里,在書堆的掩映下,透過課桌上的小洞偷偷地瞄著;喜歡課后溜去學校的小賣部,在人山人海的擁擠中用兩毛錢買兩袋跳跳糖或者幾個大大泡泡糖,當然還有我最愛吃的小浣熊干脆面;喜歡晚上九點下了晚自習后,擠在賣茶水的阿姨家津津有味地看風靡的《還珠格格》……

  恬淡的情感在不經意中靜靜綻放。我喜歡上了隔壁班的一個帥帥的男生,為此在調座位時,我特地選擇了靠窗的角落,雖然我的眼睛已經近視有300度。每次看到高大帥氣的他從窗前走過時,心中的小鹿就撲通撲通直撞,臉紅好久。后來,隔壁班的他轉學走了,我只有靜寂地喜歡,把無盡的思念和細膩的小情愫寫進日記里……

  當時光的列車駛出1999,千禧年的春節(jié),是一個讓我終身難忘的日子。像平常一樣,我早早去外婆家拜年。外婆走進廚房,正在忙著準備酥餅。淡淡的柴火香夾雜著餅香四溢撲鼻而來,金色的陽光透過窗欞灑在盤子里金黃的酥餅上……多么美的畫面?。?BR>
  舅舅睡眼惺忪地走進廚房,一邊洗漱,一邊漫不經心地詢問我的學習情況。當然很糟糕了,而我的心情更加糟糕,因為難以啟齒的學習成績在我心中是一個一觸即痛的傷疤。

  終于捱到吃飯了,飯桌上噴香的飯菜,我大口嚼著焦香的酥餅。忽然舅舅很嚴肅地說:“宗林,考不上省重點別來見我!”

  口里的酥餅轉瞬間味如嚼蠟,鼻子酸酸的,心里堵得發(fā)慌,靈魂好像瞬間被抽空了,心里甚至開始恨起舅舅……和著淚水,我吞下最后一口酥餅,起身離開,身后是外婆外公的責罵聲。

  回到家里,我開始了另一種全新的生活——夜以繼日地學習,學習成了我生活的全部。當時,我只要一個信念——我要用自己的行動證明我不是那個別人可以隨便看不起的人。

  過了年,我十四歲了,老師們說我忽然間長大了,因為我變成了一個他們眼中的乖孩子,變成了一個覺得睡覺是浪費時間的倔強妞。我明白全縣一萬八千名初中畢業(yè)生,如果要考進省重點高中的話,意味著我的成績必須進入全縣前二十名。而我眼前的成績應該在一萬名以后吧,只有一個學期的時間可以讓我超越,時間真的太少了。

  那時的我,就像上了弦的發(fā)條,精力充沛得令人吃驚。如著了魔般瘋狂學習……凌晨三點半悄悄起床,然后溜到宿舍樓道昏黃的路燈下復習功課;晚上經常在寢室熄燈鈴聲響起,還遲遲不肯放下手中的筆離開教室;課間去廁所的時間,腦袋里甚至還想著手頭上的幾何證明題;曾經心里一直惦記的他也成了不可企及的遙遠記憶;忽視了我心愛的流行歌曲,拾起了我早已淡忘的英語磁帶……

  初三的下學期,無數次的模擬考試見證了我學習成績的突飛猛進——從班里的五十多名到穩(wěn)居前三名,并最終以全校第二名的中考成績成功考入省重點高中。

  捧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支撐著我的精神支柱忽然坍塌了,不爭氣的眼淚嘩嘩地流,此時,我更加清楚它是多么的來之不易。對舅舅的憎恨也煙消云散了,我知道未來的美好生活正在等待著我去開拓。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yè)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qū)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