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闊的江淮大地,一條大運河一路翻越江淮分水嶺,奔騰進入淮河……在江水流經(jīng)的安徽肥西縣,中國水電五局承建的亞洲最大混流式泵站——蜀山泵站樞紐工程巍然屹立,水電五局蜀山泵站質量班組組長胡金平和他的團隊正在工地現(xiàn)場忙碌著。
蜀山泵站質量班組共有成員10人,平均年齡30歲,組員多為泵站建設的新生力量。年輕有朝氣,肯學習想創(chuàng)新,是這個團隊最鮮明的標簽,這個10人小組承擔了蜀山泵站項目質量檢測、質量管理、質量提升等所有的工作。
“在泵站剛開始建的時候,我們就迎來了挑戰(zhàn)?!焙鹌秸f。面對崩解巖、膨脹土廣泛分布等不利地質條件,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結構復雜、深基坑、高支模等巨大挑戰(zhàn),班組成員經(jīng)常開展頭腦風暴,討論出最合理的想法,形成最終質量改造方案。
蜀山泵站混凝土工程量大,單倉最大澆筑方量達3000立方米,且對進出水流道部位的質量、外觀、強度要求極高,胡金平和他的班組果斷接過了這個“燙手山芋”,反復摸索試錯,最終讓“發(fā)高燒”的混凝土變成“好好先生”?!爱敃r一大難點是大面積混凝土底板的溫度過高,溫度控制太難了,尤其是每倉底板的部位,要想辦法給他降降溫?!焙鹌秸f。
經(jīng)過班組的討論,他們嘗試在所澆筑混凝土中預埋金屬薄壁管,根據(jù)澆筑混凝土溫度適時通水循環(huán),通過水帶走底板混凝土內部的部分熱量使溫度控制在25℃以內。在接下來的20多天里,胡金平和他的班組針對這些問題迅速開展了質量攻關活動,經(jīng)過反復推敲,終于把這個妙招成功運用到混凝土底板上,解決了混凝土“發(fā)燒”的難題。
把監(jiān)測設備應用到大體積混凝土的控溫上,是胡金平和他班組的又一個“金點子”,監(jiān)測設備相當于遠程測溫計,伴隨著無線智能溫控系統(tǒng)的成功應用,實現(xiàn)了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過程的數(shù)據(jù)實時傳輸和監(jiān)控,真正達到了“千里控溫”的效果。
為提高設備溫控的準確性,班組成員連續(xù)收集了幾千組數(shù)據(jù),對比實際測量的混凝土內外部溫度差,經(jīng)過反復的測試,最終使設備的實時控制混凝土內部降溫速率準確性提高到了100%。如今,這一成果也已運用到同類工程建設中。
“辦法總比困難多”“泵站無小事”,這兩句口頭語早已成為他們的班組文化,面對榮獲的10余次省部級榮譽,胡金平和他的班組卻說,“求索”之路依然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