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之長,能動天下。
11月27日,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奧地利賽區(qū)比賽落幕,代表中國參賽的鄭州商業(yè)技師學院學生張陽光、劉錦豪喜獲混凝土建筑項目銅牌,實現(xiàn)了鄭州市在世賽項目上獎牌“零”的突破。
兩名00后“小將”首次出征世賽,如何突出重圍?競賽體量大、體能要求高,克服了哪些挑戰(zhàn)?11月29日,記者連線他們,講述青春奮斗的故事。
20小時建筑作品成型00后“小將”勇奪獎牌
世界技能大賽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其競技水平代表了當今職業(yè)技能發(fā)展的世界先進水平。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為2022年上海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替代活動。混凝土建筑項目為雙人賽項,本次共有來自世界各國的7支代表隊14名選手參與比拼。
11月29日,記者致電劉錦豪的時候,他和張陽光仍在維也納,再過兩天完成核酸檢測后就能啟程回國。提起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備戰(zhàn),兩個人坦言很開心奪得獎牌,但比賽也遭到奧地利東道主本土作戰(zhàn)及歐洲強隊的“圍攻”,還是稍感遺憾,“其實,沖著金牌來的!”
混凝土建筑項目競賽體量大、工序復雜,選手要在3天20個小時內(nèi)完成識圖放線、模板制作和安裝、澆筑等任務,最終成型的是一個高標準、高精度、高顏值的建筑作品。大概相當于建一間“精致”的房子,尤其對墻的密實度、光潔度和水平、垂直度等有嚴苛的標準,有些誤差不得超過1毫米。
“比如,澆筑時,不可快也不能慢,注入后會不斷產(chǎn)生氣泡,要經(jīng)過多次高頻振搗讓氣泡‘吐’出。趁著混凝土還‘軟’,細細抹平,讓表面不留痕跡……”劉錦豪說,為了避免失誤,他們倆每天都會和專家組視頻會議,一起展開技術要點探討。
技術要求高,體能消耗也很大?;炷两ㄖ椖勘荣?,需要用到的材料特別多,需要人工搬運,像鋁模板每塊有40斤左右,多卡模板每塊50斤起步,一場比賽下來,要搬運幾噸原材料。為了備戰(zhàn)決賽,兩人加大體能訓練力度,天還未亮就開始長跑訓練,保障組還貼心準備了“特別餐”增強營養(yǎng)。
訓練圖紙密密麻麻“工匠精神”引領他們不斷向前
4年前,劉錦豪中考失利,在家人“不如學一門技藝”的勸說下,從家鄉(xiāng)周口來到鄭州商業(yè)技師學院學習,并認識了老鄉(xiāng)張陽光。通過對建筑技能的不斷學習,“工匠精神”在兩個小伙心中激起漣漪。
為了能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兩個人一路“過關斬將”,從學校選拔賽中脫穎而出。之后,兩人代表學校參加混凝土建筑項目,通過市、省、國家級層層選拔,最終進入國家隊集訓。在廣州、杭州等多個集訓基地,他們從不敢松懈,走到哪里桌上總是布滿密密麻麻的圖紙,上面記錄著在訓練過程中摸索、思考的問題,以及他們的任務分工。
“高強度的訓練,練就了日臻精湛的高超技藝,塑造出精益求精的匠人品質(zhì)。”指導老師李老師說,張陽光曾兩次入選該項目國家集訓隊,在賽場上能夠靈活應對各種變化,劉錦豪聰明又勤奮,領悟能力很強。兩名選手互相支撐、互相鼓勵,憑借扎實的基本功、默契的配合度最終代表中國站上世界技能大賽的領獎臺。
留校任教希望帶出更多技能人才
根據(jù)“智匯鄭州”人才工程相關政策,將對獲得世界技能大賽金、銀、銅牌和優(yōu)勝獎的選手,分別給予200萬元、50萬元、20萬元、10萬元獎勵。
“獎金還沒怎么想,每天就是琢磨提升自己的技能?!闭f起獎金,劉錦豪嘿嘿笑了起來。
說起職業(yè)規(guī)劃,劉錦豪和張陽光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留校任教,別看他們才22歲,卻有了滿當當?shù)拇蛩悖M诮虒W中引領學生創(chuàng)新,激勵更多學子走技能成才之路,“如今,技能人才各個方面的待遇都在提升?!?
據(jù)了解,為解決長期以來技工院校畢業(yè)生待遇不公、學歷歧視、晉升渠道狹窄等問題,2018年開始實施的《河南省職業(yè)培訓條例》規(guī)定,全日制技工院校中級工班、高級工班、預備技師(技師)班畢業(yè)生分別參照中專、大專、本科學歷,在參加公務員招錄、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招聘以及確定工資薪酬、職稱評定、職位晉升等方面享受相關待遇。
而鄭州市“十四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也提出,要積極推進“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實施技工教育“名校建設”戰(zhàn)略,加強急需緊缺職業(yè)工種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培養(yǎng),到2025年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58萬人。
鄭州商業(yè)技師學院分管就業(yè)的負責人稱,當前我國制造業(yè)發(fā)展的痛點是技能型人才缺乏,希望兩位年輕人的故事讓大家認識到職業(yè)教育前途廣闊,是通往成功成才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