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wǎng)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生產(chǎn)技術 » 正文

混凝土泵的設置與管路布置方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5-08-08  來源:《工程機械》  作者:楊國平
核心提示:混凝土泵的設置與管路布置方法
    將混凝土泵運送到施工工地后,需做澆注混凝土的前期準備工作,這主要包括混凝土泵在工地上的設置,布置輸送管路,以及確定輸送管長度。這些前期準備工作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混凝土泵的工作效率,因此,必須加以重視。下面從3個方面進行介紹。

1  混凝土泵的設置

    (1)混凝土泵被運送到工地后,進行設置時應遠離斜坡、堤壩、凹坑、壕溝,還應考慮運輸車上料時方便出入,并盡可能縮短管路布置線路。

    (2)混凝土泵必須放置在堅固平整的地面上,最好澆注一塊平整的混凝土基礎,為其搭建簡易工棚。

    (3)泵機到達預定位置后,用千斤頂調整其高度,使泵機行走輪離地,并用支腿插銷牢固地固定支腿。要保證料斗門開關自如,清料方便;若長時間不移動泵機,可卸下輪胎。

    (4)混凝土泵工作場地的周圍,應確保水源充分,且排水設施通暢,并架設應有的照明裝置。

    (5)泵機周圍必須保證有%&’ 的工作空間,以便工作人員操作、維修。

    (6)泵送時,當由低壓狀態(tài)轉換為高壓狀態(tài)泵送時,必須重新固定泵機,使之工作可靠。

    (7)泵機放置程序

    ①泵機用牽引車拖至工地停機坪后,應用三角木塊固定泵機的拖行輪胎。

    ②伸出料斗一端的支腿,并用銷軸鎖定;

    ③拔下支地輪固定銷軸,使支地輪放下,并用固定銷軸固定;

    ④牽引車駛離泵機;

    ⑤放下支地輪一端的活動支腿,并用銷軸鎖定;

    ⑥若料斗一端的活動支腿尚未伸到位置,則需用千斤頂頂起料斗一端機架橫梁,使活動支腿伸出到需要的位置,并用銷軸固定,4個支腿用頂緊螺母鎖緊,在活動支腿下墊上比支腳大的木板,使泵機接近水平,然后松開千斤頂;

    ⑦放置好的泵機其輪胎不承受載荷,料斗門開關方便,若長期不變更泵機位置,可拆下輪胎。

2  輸送管路的布置

2.1 泵出口管路布置形式

    出口管路布置形式有3種,根據(jù)現(xiàn)場施工條件而定(見圖1)。

    (1)直接連接:泵出口與錐管連接后,向前筆直設置(見圖1a)。

    (2)U形連接:泵出口與錐管連接后,并接3m直管,接兩個90度彎管成180度水平彎管(見圖1b)。

    (3)L形連接:泵出口與錐管連接后,并接3m直管,接一個水平90度彎管(見圖1c)。

    不同的連接方式各有優(yōu)缺點。

    直接連接,泵送阻力小,但泵送高度較大時,混凝土容易倒流,適合于向水平面或水平面以下輸送混凝土;U形連接,泵送阻力較大,但泵送高度較大時,混凝土不容易倒流,適合大高度的泵送;L形連接,泵送阻力介于上述兩種情況之間,但橫向反作用力大,因此,錐管處應有牢固的固定。

2.2 管路布置基本原則

    (1)混凝土輸送管路,絕不允許承受任何外界拉力;

    (2)管路布置應按最短距離和最少彎頭的原則來鋪設;

    (3)輸送管路應布置在人員易接近處,以便清理和更換輸送管路;

    (4)各管路必須保證連接牢固、穩(wěn)定、彎管處加設牢固的固定點,以免泵送時管路產(chǎn)生搖晃、松脫;

    (5)各管卡不應與面或支承物接觸,應留有一定間隙,便于拆裝,同時各管卡一定要緊到位,保證接頭密封嚴密,不漏漿、不漏氣;

    (6)水平管路鋪設不應懸空,必須有牢固的支承,輸送管路工作時間較長時,管路必須用木支承襯墊(圖2);

    (7)泵機出口錐管處,不允許直接接彎管,至少應接入5m以上的直管,再接彎管;

    (8)離泵機3~5m處的輸送管路要澆注一個體積為1~2m3的混凝土塊來固定輸送管,以吸收泵送混凝土流動時的反作用力,便泵機平穩(wěn)和減少輸送管路的振動(見圖3);

    (9)應按先澆注最遠處,然后依次后退的思路,布置管路,避免泵送過程中接管,影響作業(yè);

    (10)夏季,管路在強烈陽光照射下,混凝土會因過熱而引起脫水,容易導致堵管,因此在管路上應加蓋濕草袋或其它防護品;冬季,氣溫在-5℃時,輸送管應加蓋草袋保溫,保證混凝土入模溫度;

    (11)與泵機出口錐管直接相連的輸送管,必須加以固定,以便在每次泵送停止后,清洗管路時拆裝方便;

    (12)泵機附近,以及人員容易接近的地段,應對輸送管路加以必要的防護物,以防因管破裂或因管卡松脫造成人員受傷。

2.3 垂直向上的管路布置

    (1)垂直向上的輸送管路可沿電梯井、腳手架向上布置,也可從樓面預留孔中穿過,這樣便于管路拆裝;

    (2)垂直向上的輸送管路必須用新管,高度較大時,底部應使用厚壁管,最下面的彎管應為厚壁管,且易于拆卸。垂直管路不能使用彎管支承,每根管都應設1~2個支承點支承。直管及彎管需用夾子固定,即固定于墻上、腳手架上、塔機的塔身或電梯井內,使管路及輸送的混凝土料的重力由支承點傳到建筑物上(見圖4);

    (3)對于垂直向上的管路,隨著高度的增加,被輸送的混凝土有回流的趨勢,會對泵機的S閥板產(chǎn)生沖擊。為減弱這種沖擊力,應在泵機和垂直管路間鋪設一定長度的水平管路,以保證有足夠的阻力阻止混凝土回流。水平管路的長度一般應不少于垂直管路長度的15%,高層泵送,應在泵機水平管路中設置管路閘閥;

    (4)在泵送距離高、輸送量大的情況下,可采用兩組平面管路,以便一組出現(xiàn)堵管時能繼續(xù)工作。

2.4 垂直向下的管路布置

    垂直向下輸送混凝土,當落差大于6m時,為防止混凝土離析,應按圖5布管;并且在泵送砂漿時,應在相隔20~30m的不同高度的管路中裝入海綿球,以保證泵送順利。

3  輸送管配管的換算

    混凝土輸送管配管換算方法見表1。

    該配管換算表為在一定的混凝土條件下,經(jīng)試驗測得的經(jīng)驗數(shù)值。例如,用同一種混凝土泵和同樣直徑的管子(125A),分別進行垂直向上和水平方向的泵送,當測得垂直向上的管道所受的阻力與水平管道所受的阻力相等時,即認為此時,向上垂直管的高度與水平管的長度等效,即向上垂直每泵送1m相當于水平泵送5m。對彎管、錐管和軟管也可采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換算。表1中并非理論數(shù)值,所泵送混凝土的條件不同,其值亦不相同,因此,此表僅作為配管的參考。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企業(yè)

?2006-2016 混凝土網(wǎng)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qū)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wǎng)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