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確定水灰比 |
(1) 根據(jù)混凝土配制強度和耐久性要求可按下式計算相應的水灰比: 式中 α a , α b ——回歸系數(shù) ? ce ——水泥 28d 抗壓強度實測值 (MPa) (2) 當無水泥 28d 抗壓強度實測值時, ? ce 值可按下式確定: 式中 γ c ——水泥強度等級值的富余系數(shù),可按實際統(tǒng)計資料確定 ? ce,g ——水泥強度等級值 (MPa) (3) 回歸系數(shù) α a 和 α b 宜按下列規(guī)定確定: 1) 回歸系數(shù) α a 和 α b 應根據(jù)工程所使用的水泥、骨料,通過試驗由建立的水灰比與混 凝土強度關系式確定 2) 當不具備試驗統(tǒng)計資料時,回歸系數(shù)可按表 1 采用 |
用水量 的確定 |
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確定與成型工藝有關。常規(guī)成形工藝的干硬性混凝土或塑性混凝土用水量與粗骨料的品種、粒徑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有關。水灰比在 0.4 ~ 0.8 范圍時,見表 2 和表 3 表 2 、表 3 中用水量系采用中砂時的平均取值。采用細砂時,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可增加 5 ~ 10kg ;采用粗砂時可減少 5 ~ 10kg 。摻用各種外加劑或摻合料時,用水量應相應調整 (1) 水灰比小于 0.40 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形工藝 ( 如碾壓混凝土等 ) 的混凝土用水量應通過試驗確定 (2) 不摻外加劑的流動性和大流動性混凝土的用水量以表 3 中坍落度 90mm 的用水量為基礎,坍落度每增大 20mm 時用水量增加 5kg 計算 摻外加劑的混凝土用水量可按下式計算: m wa = m wo (1-β) 式中 m wa ——摻外加劑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 ( ㎏ ) m wo ——未摻外加劑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 ( ㎏ ) β ——外加劑的減水率 ( 應經(jīng)試驗確定 ) |
確定水泥 用量 |
根據(jù)用水量和水灰比,便可計算 1m 3 混凝土水泥用量 m c 為 為保證混凝土的耐久性和一定的密實度,采用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應根據(jù)設計要求或滿足表 4 中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的要求。如不能滿足時,則應采用表 4 中規(guī)定的數(shù)值,此時,在不影響操作的情況下,用水量可不減,增加水泥用量,但配制普通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應大于 550kg /m 3 |
確定砂率 |
砂率是指砂的重量占砂、石總重量的百分率。砂率可根據(jù)本單位對所用材料的使用經(jīng)驗確定,如無使用經(jīng)驗,可按骨料品種、規(guī)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參照表 5 選用 |
確定粗、細 骨料用量 |
(1) 重量法 重量法是假定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觀密度等于各組成材料的質量和。按以 下兩式計算 式中 m co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 ㎏ ) m go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 ( ㎏ ) m so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細骨料用量 ( ㎏ ) m wo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 ( ㎏ ) β s ——砂率 ( % ) m cp —— 1m 3 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重量 ( ㎏ ) ,其值可取 235 0 ~ 2450kg 聯(lián)立求解即可解得混凝土各組成材料的用量 (2) 體積法 體積法是假定 lm 3 混凝土的體積應等于各組成材料的絕對體積之和。按以下兩式計算 式中 ρ c ——水泥密度 (kg/m 3 ) ,可取 290 0 ~ 3100kg/m 3 ρ g ——粗骨料的表現(xiàn)密度 ( ㎏ /m 3 ) ρ s ——細骨料的表現(xiàn)密度 ( ㎏ /m 3 ) ρ w ——水的密度 ( ㎏ /m 3 ) ,可取 1000kg /m 3 α ——混凝土的含氣量百分率,在不使用引氣型外加劑時, α 可取為 1 聯(lián)立求解式可解得混凝土各組成材料的用量及混凝土的配合比 |
表 1 回歸系數(shù) α a 、 α b 選用表
石子品種 系數(shù) |
碎石 |
卵石 |
α a |
0.46 |
0.48 |
α b |
0.07 |
0.33 |
表 2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 ( ㎏ /m 3 )
拌合物稠度 |
卵石最大粒徑 / ㎜ |
碎石最大粒徑 / ㎜ | |||||
項目 |
指標 |
10 |
20 |
40 |
16 |
20 |
40 |
維勃稠度 /s |
1 6 ~ 20 |
175 |
160 |
145 |
180 |
170 |
155 |
1 1 ~ 15 |
180 |
165 |
150 |
185 |
175 |
160 | |
5 ~ 10 |
185 |
170 |
155 |
190 |
180 |
165 |
表 3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 ( ㎏ /m 3 )
拌合物稠度 |
卵石最大粒徑 / ㎜ |
碎石最大粒徑 / ㎜ |
|||||||||
項目 |
指標 |
10 |
20 |
31.5 |
40 |
16 |
20 |
31.5 |
40 | ||
坍落度 / ㎜ |
1 0 ~ 30 |
190 |
170 |
150 |
200 |
185 |
175 |
165 |
|||
3 5 ~ 50 |
200 |
180 |
160 |
210 |
195 |
185 |
175 |
||||
5 5 ~ 70 |
210 |
190 |
170 |
220 |
205 |
195 |
185 |
||||
7 5 ~ 90 |
215 |
195 |
175 |
230 |
215 |
205 |
195 |
表 4 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環(huán)境條件 |
結構物類別 |
最大水灰比 |
最小水泥用量 / ㎏ | |||||
素混凝土 |
鋼筋混凝土 |
預應力混凝土 |
素混凝土 |
鋼筋混凝土 |
預應力混凝土 | |||
干燥環(huán)境 |
正常的居住或辦公用房屋內部件 |
不作規(guī)定 |
0.65 |
0.60 |
200 |
260 |
300 | |
潮濕環(huán)境 |
無凍害 |
高濕度的室內部件 室外部件 在非侵蝕性土和 ( 或 ) 水中的部件 |
0.70 |
0.60 |
0.60 |
225 |
280 |
300 |
潮濕環(huán)境 |
有凍害 |
經(jīng)受凍害的室外部件 在非侵蝕性土和 ( 或 ) 水中且經(jīng)受凍害的部件 高濕度且經(jīng)受凍害的室內部件 |
0.55 |
0.55 |
0.55 |
250 |
280 |
300 |
表 5 混凝土砂率選用表 (%)
水灰比 /(m w /m c ) |
碎石最大粒徑 / ㎜ |
卵石最大粒徑 / ㎜ | ||||
15 |
20 |
40 |
10 |
20 |
40 | |
0.40 |
3 0 ~ 35 |
2 9 ~ 34 |
2 7 ~ 32 |
2 6 ~ 32 |
2 5 ~ 31 |
2 4 ~ 30 |
0.50 |
3 3 ~ 38 |
3 2 ~ 37 |
3 0 ~ 35 |
3 0 ~ 35 |
2 9 ~ 34 |
2 8 ~ 33 |
0.60 |
3 6 ~ 41 |
3 5 ~ 40 |
3 3 ~ 38 |
3 3 ~ 38 |
3 2 ~ 37 |
3 1 ~ 36 |
0.70 |
3 9 ~ 44 |
3 8 ~ 43 |
3 6 ~ 41 |
3 6 ~ 41 |
3 5 ~ 40 |
3 4 ~ 39 |
注: 1 、表中數(shù)值系中砂的選用砂率,對粗砂或細砂,可相應地增加或減少砂率。
2 、本表適用于坍落度為 1 6 ~ 60 ㎜的混凝土,坍落度如大于 60 ㎜或小于 10 ㎜時。應相應地增加或減小砂率。
3 、只用一個單粒級粗骨料配制混凝土時,砂率值應適當增大。
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的測定
混凝土坍落度的側定
1 -鋼尺; 2 -直尺; 3 -坍落度
混凝土和易性
流動性 |
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機械振動作用下能產生流動,并均勻、密實地填滿模板的性能。 流動性的大小反映拌合物的稠稀,它影響施工難易及混凝土結構質量 |
粘聚性 |
指混凝土拌合物中各種組成材料之間有較好的粘聚能力,在運輸和澆筑過程中,不致產生分層離析,使混凝土保持整體均勻的性能。粘聚性差的拌合物中水泥漿或砂漿與石于易分離,混凝土硬化后會出現(xiàn)蜂窩、麻面、空洞等不密實現(xiàn)象。嚴重影響混凝土結構質量 |
保水性 |
指混凝土拌合物保持水分,不易產生泌水的性能。保水性差,泌水傾向加大,振搗后拌合物中的水分泌出、上浮,使水分流經(jīng)的地方形成毛細孔隙,成為滲水通道;上浮到表面的水分,形成疏松層,如上面繼續(xù)澆灌混凝土,則新舊混凝土之間形成薄弱的夾層;上浮過程中積聚在石子和鋼筋下面的水分,形成水隙,影響水泥漿與石子和鋼筋的粘結 |
混凝土外分層形成過程示意圖
混凝土的內分層
1- 砂子; 2- 水泥; 3- 孔隙; 4- 石子
影響和易性的因素
用水量 |
用水量是決定混凝土拌合物流動性的主要因素。分布在水泥漿中的水量,決定了拌合物的流動性。拌合物中,水泥漿應填充骨料顆粒間的空隙,并在骨料顆粒表面形成潤滑層以降低摩擦,由此可見,為了獲得要求的流動性,必須有足夠的水泥漿。實驗表明,當混凝土所用粗、細骨料一定時,即使水泥用量有所變動,為獲得要求的流動性,所用水量基本是一定的。流動性與用水量的這一關系稱為恒定用水量法則。這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帶來很大方便 |
水灰比 |
水灰比決定著水泥漿的稀稠。為獲得密實的混凝土,所用的水灰比不宜過??;為保證拌合物有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所用的水灰比又不能過大。水灰比一般在 0.5 ~ 0.8 。在此范圍內,當混凝土中用水量一定時,水灰比的變化對流動性影響不大 |
砂率 |
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用量占砂、石總量的質量百分率。當砂率過大時,由于骨料的空隙率與總表面積增大,在水泥漿用量一定的條件下,包覆骨料的水泥漿層減薄,流動性變差;若砂率過小,砂的體積不足以填滿石子的空隙,要用部分水泥漿填充,使起潤滑作用的水泥漿層減薄,混凝土變得粗澀,和易性變差,出現(xiàn)離析、潰散現(xiàn)象。而在合理砂率下,在水泥漿量一定的情況下,使混凝土拌合物有良好的和易性?;蛘哒f,當采用合理砂率時,在混凝土拌合物有良好的和易性條件下,使水泥用量最少??梢姾侠砩奥?,就是保持混凝土拌合物有良好粘聚性和保水性的最小砂率 |
影響混凝土強度主要有以下幾種因素
水泥強度和水灰比 |
混凝土強度主要決定于水泥石與粗骨料界面的粘結強度。而粘結強度又取決于水泥石強度。水泥石強度愈高,水泥石與粗骨料界面強度也愈高。至于水泥石強度,則取決于水泥強度和水灰比。這是因為:水泥強度愈高,水泥石強度愈高,粘結力愈強,混凝土強度愈高。在水泥強度相同的情況下,混凝土強度則隨水灰比的增大有規(guī)律的降低。但水灰比也不是愈小愈好,當水灰比過小時,水泥漿過于干稠,混凝土不易被振密實,反而導致混凝土強度降低 |
齡期 |
混凝土在正常情況下,強度隨著齡期的增加而增長,最初的 7 ~ 14d 內較快,以后增長逐漸緩慢, 28d 后強度增長更慢 |
養(yǎng)護溫度和濕度 |
混凝土澆搗后,必須保持適當?shù)臏囟群妥銐虻臐穸?,使水泥充分水化,以保證混凝土強度的不斷發(fā)展。一般規(guī)定,在自然養(yǎng)護時,對硅酸鹽水泥、普通水泥、礦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澆水保濕養(yǎng)護日期不少于 7d ;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摻有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jié)B性要求的混凝土,則不得少于 14d |
施工質量 |
施工質量是影響混凝土強度的基本因素。若發(fā)生計量不準,攪拌不均勻,運輸方式不當造成離析,振搗不密實等現(xiàn)象時,均會降低混凝土強度。因此必須嚴把施工質量關 |
混凝土的變形性質
化學收縮 |
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水泥水化后的體積小于水化前的體積,致使混凝土產生收縮,這種收縮稱為化學收縮 |
干濕變形 |
當混凝土在水中硬化時,會引起微小膨脹,當在干燥空氣中硬化時,會引起干縮。干縮變形對混凝土危害較大,它可使混凝土表面開裂,造成混凝土的耐久性嚴重降低。影響干濕變形的因素主要有:用水量 ( 水灰比一定的條件下,用水量越多,干縮越大 ) 、水灰比 ( 水灰比大,干縮大 ) 、水泥品種及細度 ( 火山灰干縮大、粉煤灰干縮??;水泥細,干縮大 ) 、養(yǎng)護條件 ( 采用濕熱處理,可減小干縮 ) |
溫度變形 |
溫度縮降 1 ℃ ,每米脹縮 0.01mm 。溫度變形對大體積混凝土極為不利。在混凝土硬化初期,放出較多的水化熱,當混凝土較厚時,散熱緩慢,致使內外溫差較大,因而變形較大 |
荷載作用下的變形 |
混凝土的變形分為彈性變形和塑性變形?;炷猎诔掷m(xù)荷載作用下,隨時間增長的變形稱為徐變。徐變變形初期增長較快,然后逐漸減慢,一般持續(xù) 2 ~ 3 年才逐漸趨于穩(wěn)定。徐變可消除鋼筋混凝土內的應力集中,使應力較均勻的重新分布,對大體積混凝土能消除一部分由于溫度變形所產生的破壞應力。但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中,徐變將使混凝土的預加應力受到損失。一般條件下,水灰比較大時,徐變較大;水灰比相同,用水量較大時,徐變較大;骨料級配好,最大粒徑較大,彈性模量較大時,混凝土徐變較小;當混凝土在較早齡期受荷時,產生的徐變較大 |
各種混凝土工程對外加劑的選擇
序號 |
工程項目 |
選用目的 |
選用劑型 |
1 |
自然條件下的混凝土工程或構件 |
改善工作性,提高早期強度,節(jié)約水泥 |
各種減水劑,常用木質素類 |
2 |
太陽直射下施工 |
緩凝 |
緩凝減水劑,常用糖蜜類 |
3 |
大體積混凝土 |
減少水化熱 |
緩凝劑,緩凝減水劑 |
4 |
冬期施工 |
早強防寒、抗凍 |
早強減水劑 早強劑、抗凍劑 |
5 |
流態(tài)混凝土 |
提高流動度 |
非引氣型減水劑,常用 FDN 、 UNF-5 |
6 |
泵送混凝土 |
減少坍落度損失 |
泵送劑、引氣劑、緩凝減水劑,常用 FDN-P 、 UNF-5 |
7 |
高強混凝土 |
C50 以上混凝土 |
高效減水劑,非引氣減水劑、密實劑 |
8 |
灌漿、補強、填縫 |
防止混凝土收縮 |
膨脹劑 |
9 |
蒸養(yǎng)混凝土 |
縮短蒸養(yǎng)時間 |
非引氣高效減水劑、早強減水劑 |
10 |
預制構件 |
縮短生產周期,提高模具周轉率 |
高效減水劑、早強減水劑 |
11 |
滑模工程 |
夏季宜緩凝 |
普通減水劑木質素類或糖蜜類 |
冬季宜早強 |
高效減水劑或早強減水劑 | ||
12 |
大模板工程 |
提高和易性,一天強度能拆模 |
高效減水劑或早強減水劑 |
13 |
鋼筋密集的構筑物 |
提高和易性,利于澆筑 |
普通減水劑、高效減水劑 |
14 |
耐凍融混凝土 |
提高耐久性 |
引氣型高效減水劑 |
15 |
灌注樁基礎 |
改善和易性 |
普通減水劑、高效減水劑 |
16 |
商品混凝土 |
節(jié)約水泥 保證運輸后的和易性 |
普通減水劑 緩凝型減水劑 |
常用外加劑所占的 % 率
普通型減水劑 |
5% |
高效型減水劑 |
36% |
普通型泵送劑 |
8% |
中效型泵送劑 |
27% |
高效型泵送劑 |
11% |
聚羧酸系減水劑 |
2% |
膨脹劑 |
12% |
加水拌和
↓
誘導期 可塑漿體具有流動性
↓
初凝① 初凝時間
↓
凝結 可塑漿體流動性消失
↓
終凝② 終凝時間
↓
硬化 硬化漿體強度增長
水泥初凝和終凝時間示意圖
說明:國家標準規(guī)定,①各種水泥,初凝不得早于
45min 。②硅酸鹽水泥 I ·Ⅱ,終凝不得遲于
6.5h ;普通水泥、粉煤灰水泥、火山灰水泥和
礦渣水泥,均不得遲于 10h 。
(a) 為無坍落度或坍落度很??; (b) 為有坍落度,用直尺測量其與坍落度筒頂部的高差,為坍落度值,如與設計值相符,便視為合格; (c) 則表示砂漿少、黏聚性差; (d) 如不是有意拌制大流動性混凝土,則可能坍落度過大。
拌合物坍落試驗后的形狀
大模板組裝型式
混凝土質量缺陷修整
露筋 |
要克服露筋,鋼筋綁扎必須牢固,墊塊鋪墊要準確,保護層厚度要按規(guī)范做足,混凝土配合比應準確,對截面小的構件應改換粗骨料的粒徑,模板要支撐好、拼縫嚴密,混凝土下料傾倒高度應小于 2m ,不要振動鋼筋 出現(xiàn)露筋后可做如下處理: 1 .構件表面露筋 可先將混凝土殘渣及鐵銹清理干凈,將露筋部位用清水沖刷并濕潤,再用 1 : 2 ~ 1 : 2.5 的水泥砂漿抹光壓平整 2 .露筋部位較深 應將軟弱的混凝土層及露石剔除干凈,再用清水沖刷干凈并使之充分濕潤,可用原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填補,用細鐵棒搗實,并包好草包認真澆水養(yǎng)護 |
蜂窩 |
小蜂窩的修整方法為先用鋼絲刷刷清表面,用壓力水沖洗,用水泥漿或 1 : 2 水泥砂漿填滿抹平。大蜂窩的修整方法為先將松動的石子和突出顆粒鑿去,盡量鑿成喇叭口,然后用水沖洗干凈并濕透,用比原強度等級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搗實,加強養(yǎng)護。對于較深的蜂窩,可采用水泥壓漿的方法 |
孔洞、夾渣、 疏松 |
孔洞的處理方法為將空洞 ( 夾渣、疏松 ) 周圍的疏松混凝土和軟弱漿膜鑿去,用壓力水沖洗,支設帶托盒的模板,濕潤后用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拌合物仔細澆筑搗實,注意養(yǎng)護 |
縫隙 |
縫隙夾層深度和寬度不大時,可將附近松散混凝土及松動的小石子鑿去,洗刷干凈后,用 1 : 2 或 1 : 2.5 水泥砂漿強力填嵌密實。寬而深的縫隙夾層,應清除松散部分和內部夾雜層,用壓力水沖洗干凈后支模,強力灌細石混凝土或在表面封閉后進行壓漿處理 |
裂縫 |
對于截面高度或截面有效高度不夠引起的裂縫,應做加固處理,如板加厚,梁截面加大,需作鋼筋混凝土護罩;其他原因引起的裂縫,采取填充的方法,裂縫寬度在 0.1mm 以下,用 1 : 2 的水泥砂漿填充;裂縫寬度在 0.1mm 以上,可采用環(huán)氧樹脂灌漿修補 |
外表缺陷 |
出現(xiàn)外表缺陷后可進行修補,修補前先將外表缺陷部位用鋼絲刷加清水刷洗,并使外表缺陷部位充分濕潤,然后用水泥素漿、 1 : 2 或 1 : 2.5 的水泥砂漿抹平,以達到外觀平整順暢 |
主要相關標準、規(guī)范、規(guī)程
序號 |
標準號 |
名稱 |
1 |
GB50010 - 2002 |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 |
2 |
GB50204 - 2002 |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 |
3 |
JGJ55 - 2000 |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guī)程 |
4 |
JGJ/T10 - 95 |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guī)程 |
5 |
JGJ51-90 |
輕集料混凝土技術規(guī)程 |
6 |
CECS : 28-90 |
鋼管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規(guī)程 |
7 |
JGJ3-91 |
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施工規(guī)程 |
8 |
JGJ6-99 |
高層建筑箱形與筏形基礎技術規(guī)范 |
9 |
JJ83-91 |
混凝土輸送管型式與尺寸 |
10 |
GB/T13333-91 |
混凝土泵 |
11 |
GB175-1999 |
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 |
12 |
GB1344-1999 |
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及粉煤灰硅酸鹽水泥 |
13 |
GB/T14685-2001 |
建筑用卵石、碎石 |
14 |
GB/T14684-2001 |
建筑用砂 |
15 |
GB8076-1997 |
混凝土外加劑 |
16 |
GBJ1596-91 |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